东南网龙岩10月30日讯(通讯员 黄铭 吴晓)从闽西山区一家开办费仅1万元的小企业,到跻身全球金属矿业第一梯队的大型跨国集团,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五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这一成绩的背后,是紫金矿业始终坚持合规经营的战略定力。站在世界矿业舞台中央,紫金矿业向世界展现的不仅是中国企业的成长速度,更是中国企业依法经营、合规发展的厚度。
破题:矿业巨头直面“成长烦恼”
“科技创造紫金”是“四院院士”王淀佐对紫金矿业发展历程的精炼概括。随着企业发展进入数智化和绿色化的新阶段,紫金矿业进一步强化了科技研发的支撑作用。公司对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仅2021-2024年就累计投入科研经费40多亿元,围绕地勘、采矿、选矿、环保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488项,成功突破低品位铜矿生物冶金、高原盐湖锂提取等163项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从环保治理到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全面跨越。
面对研发项目数量持续增长、跨国研发协同日益频繁,这家矿业巨头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成长的烦恼”。“我们面临的最突出难题,是研发活动与生产作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紫金矿业财务总监吴红辉坦言,“以矿山大型设备升级改造为例,这些设备既服务于日常生产勘探,又承担着研发试验功能,其中的费用合规分摊一直是我们管理中的难点。”
龙岩税务部门在深入企业调研中发现,矿业企业的研发风险主要集中在研发项目性质认定存在模糊地带、研发费用归集口径不够明晰、跨期研发项目动态监管存在盲区三个维度。
“当时我们正牵头打造‘研税通’项目,探索‘以数治税’背景下研发费用智慧治理模式,而紫金矿业的需求恰好与这一方向高度契合。”龙岩市税务局所得税科科长周加模回忆道。2023年初的一次税企座谈会上,企业提出的“将税收合规要求嵌入研发管理全流程”的需求,推动了“研税通”体系在紫金矿业的试点落地。
革新:智控体系构建“智慧大脑”
针对“研税通”在紫金落地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系统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龙岩税务部门联合科技部门多次深入生产和管理一线,通过实地调研、专题研讨会、领导干部走流程等方式,精准定位了从费用归集到核算申报的全链条梗阻,最终确定了“政策嵌入系统、数据驱动监管、税企协同治理”的整体方案。
方案确定后,税务部门通过精准的政策辅导与技术对接,推动企业研发费用管理系统进行本地化改造,帮助企业将抽象的合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内控指令,实现了研发数据的自动归集与智能核算。“研税通”的具体落地,为紫金矿业后续的系统全面升级与风险内控体系建设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和坚实的操作基础。
“最关键的是构建了风险识别与预警体系。”紫金矿业集团信息总监董文生介绍。系统创新的“研发-生产”指纹图谱监测模型,能够基于矿山历史数据生成专属研发行为特征库,实现“费用投入—人员配置—成果产出”的闭环管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会立即启动预警程序。在税务部门的专业辅导下,紫金矿业根据“研税通”智控体系对研发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建立起覆盖项目立项、费用归集、成果转化的全流程合规机制。
“过去我们每年要手工整理上百个研发项目的资料,如今系统自动归集数据、实时校验,在事中就完成纠偏。”紫金矿业负责相关工作的专员杜嘉怡举例,2024年二季度,系统监测到低品位硫化铜矿高效生物堆浸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存在研发人员薪酬与生产岗位薪酬混淆的情况,立即触发预警,企业在税务部门远程辅导下当月完成调整,有效规避了后续风险。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更筑牢了企业合规经营的底线。
展望:合规经营收获“发展硕果”
合规管理不仅带来治理优化,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2024年,紫金矿业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获得税收支持超1.63亿元,同比增长约32%。企业将节省的资金持续投入到科技创新中,积极推进“低品位难采选战略金属矿产勘查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在高原深部矿床开采、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瓶颈。
在海外市场,紫金矿业将依法合规经营作为海外发展的基石,严格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在项目开发运营全流程中,对标国际最佳实践,建立法律、财税、环保等多领域的合规审查机制,并将合规的管理体系推广至塞尔维亚、刚果(金)、哥伦比亚等国的项目。其中,塞尔维亚博尔铜矿通过合规运营建设和绿色治理转型,不仅使这座百年老矿重焕生机,2024年更贡献当地全国GDP的约2%,成为“中资企业海外合规经营”的生动典范。
站在新的起点,紫金矿业计划将研发管理合规经验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十多个国家的项目,助力东道国矿业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合规不是约束,而是企业走得更稳、更远的保障。”紫金矿业总裁邹来昌表示,作为国有相对控股的跨国矿业集团,企业将持续完善覆盖全球的合规管理体系,把合规经营融入企业文化内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