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登高敬老的传统佳节。10 月 29 日,安庆市迎江区宜城路街道钱牌楼社区工作人员走进曙光苑景小区,探望 100 多岁的章恕琴老人。记者随同社区人员一起,探寻这位世纪老人的长寿秘诀的同时,更见证了 78 岁儿子汪大武夫妇数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汪大武说:“一家人其乐融融,能随时喊声‘妈’”,便是世间最珍贵的幸福。
四世同堂传家风
章恕琴的人生,是一部跨越时代的 “活史书”。她亲历民国动荡、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与改革开放,更以 “三寸金莲” 的柔弱身躯,书写了一位母亲的坚韧。
汪大武回忆,在自己 1 岁多时,父母亲就分离了。此后,母亲章恕琴进入人民服装厂工作,靠工资独自将他抚养成人。“她总说,能从家庭妇女变成正式职工,靠劳动养家,是最自豪的事。”
良好家风滋养着后辈成长:汪大武从安徽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安庆港、上海上汽集团工作;儿子更受其影响,顺利考入北京大学。
如今,四世同堂的场景,在小区里成了人人称羡的 “幸福样板”,汪大武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母亲就是我们全家族的宝贝。”

其乐融融的一家
耐心陪伴胜良药
2014 年,章恕琴意外骨折,生活难以自理。汪大武夫妇当即决定,将母亲从安庆接到上海照料。这一陪,便是 8 年。
“上海条件好,但母亲总念叨安庆的亲朋和老邻居。”2022 年,为圆母亲的 “思乡梦”,汪大武夫妇毅然放弃上海的生活,陪母亲回到安庆。为方便母亲出行,他们还特地购置了江景电梯房,日常用轮椅推老人在小区溜圈、晒太阳。
照料中,汪大武夫妇不仅保障母亲的衣食营养,更注重精神抚慰:遇到家庭应酬往来,事事向母亲 “请示汇报”;重孙女们远在外地,也会十天半个月视频问候 “老太太好”;逢年过节,还会按母亲叮嘱,宴请帮助过家庭的亲友、老同事 —— 这些细节,让章恕琴的晚年充满归属感。
汪大武说,他的妻子唐元婵非常细心有耐心,总是变换花样给老太喜欢吃的主食和点心。“现在老太睡在床上,她就忍着腰疼,俯下身子一口口的喂。”

章恕琴与儿子、孙子的合影
社区织密百岁老人保障网
为了养生,章恕琴老太平时习惯用手串珠子摩挲手指,并用双手按摩头脸。她的安康长寿,离不开家庭的守护,更少不了社区 “幸福驿站” 的温情支撑。
“以前,我们为章奶奶建立了‘一对一’关爱档案和健康台账。” 钱牌楼社区党委书记李宝琴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会定期上门,为老人测血压、查心率,记录健康变化;逢重阳、春节等节日,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必定上门探望,陪老人聊往事、说新鲜事,还会帮忙打扫房间、解决生活难题。
家人总结章恕琴的长寿密码,离不开规律生活、平和心态与清淡饮食,但更深层的,是 “优良家风的传承” 与 “社会关怀的托举”。
孝道在这里不是口号,是汪大武夫妇日复一日的端茶送水。这个重阳节,章恕琴与汪大武的故事,成了安庆市迎江区孝亲文化与老龄事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钱牌楼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时的情景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文中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的资料照片)
编辑 许大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