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我省首次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在山西医科大学中都校区举办。来自太原、临汾、晋城的102名考生通过资格初审,走进认证考场。这标志着我省长期照护人才评价工作实现“零的突破”,为我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据统计,目前我国失能(失智)老人有4500万人,按照国际上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配置标准,我国仍需填补超千万护理人员缺口。长期照护师的培养和认证成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迫切需要。2024年,我国首次将“长期照护师”纳入国家职业序列,明确其职责涵盖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支持等,是构建连续性老年健康服务链的关键环节。
为规范长期照护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要求和从业资质及等级认定,10月初,经专家评审、省医保局、人社厅认定评估,并在人社部、国家医保局备案,山西医科大学成为我省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机构,面向全省开展认定工作。此次认证考试由山西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具体实施,考生要进行理论考试、实操技能考核,考核过程全程录像、现场亮分,确保考核公平公正。
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面向全省护理、养老、家政等从业人员开放,凡年满16周岁,拟从事或已从事护理人员、社会工作者、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医疗临床辅助服务员、医疗护理员、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临床和口腔医师、中医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公共卫生与健康医师、药学技术人员、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等相关职业者均可报名。认定考试采用“理论+技能”考核模式,理论考试主要围绕照护基础与政策法规,技能操作在标准化模拟病房进行实践技能考试,考核合格人员可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标准化培训与评价,让专业长期照护师走进千家万户,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民生痛点,也有助于引导我省养老照护服务从“经验型”向“专业型”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