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胡又懿
“很快我就可以回去上学,明年就能参加高考了!”近日,在烟台市中医医院肾病科病房里,18岁高中生小于(化名)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看着孩子的生活逐渐回归正轨,陪伴在一旁的于妈妈眼中闪烁着欣慰的泪光。谁能想到,就在几个月前,这个年轻的生命曾一度陷入绝境。
9个月前,正在备战高考的小于突然出现周身水肿。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他没有第一时间将病情告诉母亲和老师。然而水肿日益加剧,最终严重到影响行走,这个本该在校园里挥洒青春的少年,不得不暂停学业。
得知情况后,小于的妈妈带着他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令人揪心:血白蛋白极低,仅有18.73g/L;血肌酐高达163umol/L,尿蛋白4+,自身抗体:抗核抗体均质斑点型,滴度1:1000;抗双链DNA抗体>800IU/ml。最让人担心的是,肾脏病理结果显示为狼疮性肾炎(IV+V型),这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当地医院立即对他进行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及羟氯喹等强效免疫抑制治疗,然而小于的病情并未好转,反而周身水肿加重。他无法行走,只能卧床,强烈的药物治疗还引发了严重的消化道反应。更令人担忧的是,复查显示血肌酐已快速上升至304umol/L,出现急进性肾炎的表现。见状,当地医院建议立即转往上级医院。
一面是病重无法下床的儿子,一面是长途转诊的艰难,于妈妈陷入了两难。就在此时,经朋友介绍,他们了解到烟台市中医医院肾病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方面的特色,于是带着一线希望前来求医。
初到医院时,小于颜面部水肿严重,几乎看不出原本样貌,双下肢重度水肿伴皮肤溃破渗液。病痛的折磨加上对未来的迷茫,让他陷入了绝望,整日沉默寡言。面对这一严峻挑战,肾病科主任冯山丹带领团队为小于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扶正利水降浊的中药口服,同时配合中药灌肠排毒、中药封包消肿等特色疗法。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既增强了临床疗效,又有效减轻了强免疫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更令人感动的是,肾病科全体医护人员时刻关注小于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关注和帮扶。查房时的细心叮咛,治疗时的温暖鼓励,终于让小于重拾起战胜病魔的信心。令人欣喜的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温暖关怀下,小于的病情很快出现了转机。短时间内,他的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就已转阴。住院仅2周,体重就减轻了40余斤,水肿明显消退。
经过数月的持续治疗,小于的病情终于稳定:水肿完全消退,药物也减至最小的维持剂量——已经能够正常生活和学习。最近一次复查结果显示,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至1g以下,血肌酐恢复正常水平。看着小于重拾书本为梦想冲刺的身影,冯山丹深感欣慰。
这份来之不易的康复与笑容背后,是医术与仁心交织共鸣的温暖回响。本次重症病例的成功救治,不仅为一个家庭带去了新的希望,也体现了烟台市中医医院肾病科救治能力的不断提升。近年来,烟台市中医医院以“百姓信赖、口碑卓越”为信仰与追求,临床业务科室在精进医术、优化服务方面不断探索,将这一信仰、追求融入为患者服务的每一个细节,坚持用专业的诊疗与温暖的陪伴,为患者构筑起一道坚实而温情的健康防线。